文/詹雅如(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志工寫手群)
我兩年前決定到澎湖寫論文,專注於當地居民如何透過傳統信仰來整合民意,並發起一連串保護海灘免於財團BOT的行動。論文題目提出後,我的日本教授問我:「未來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,那個沙灘就淹掉了,現在到底要保護什麼。」我雙手一攤搖搖頭,因為小島上的人民,又有幾個聽過氣候變遷呢?
兩年後,美麗海灘暫時擋掉了人工建設破壞,接著果然換成全球暖化的議題爬上灘頭。原本毫無規劃的島嶼,突然多了研究單位要來進行生態低碳社區的調查,沒頭沒腦的問起村民對於低碳島的想法,然後就要在每個鄉遴選一個示範點,要示範什麼也沒人知道。
低碳島規劃
落腳澎湖 當大家還摸不著頭,什麼時候政府單位這麼雷厲風行的做事,看新聞才知道原來行政院宣示要打造「低碳島」了。於是小島突然可能有很多錢,除了某鄉鎮可能還因為風力發電害羊群得憂鬱症而默不做聲,其他人開始就忙著比劃著風力發電、電動車、綠建築、太陽能...把所有有聽過的綠色產業兜在一起,全投射在「低碳島」的身影上!
澎湖當然不是全球第一個朝低碳規劃的島嶼,1997年丹麥的能源署(Danish
Energy
Agency)舉辦島嶼能源政策競賽,由國內各島嶼提出在十年內能達到百分之百能源永續利用計畫,當時遴選出的薩姆索島(Samso),幾乎所有能源都還依賴內陸運輸石油煤炭。而十年後的今天,薩姆索島成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島(Renewable
Energy Island),來旅遊或經驗取經的旅客人潮絡繹不絕。
十年能源再造 讓小島成國際焦點
十年前的Samso島跟世界上的其他小島一樣面臨困境,曾經是維京時代重要的通道樞紐,丹麥王國威震北海的堡壘,卻已由盛轉衰失去交通軍事要塞的首席,漸漸成為人口外流且失去活力的凋零小島。
無論有沒有全球暖化威脅,有人島嶼都勢必需要改變,島嶼難有投資和新工作機會,所以一個個小村莊都在消失。
若Samso這樣的案例在台灣,能運用的發展想像大概就是將小島強制徵收整地準備找大財團投資,或是變成儲存核廢料的好風水,當然也包含現在如火如荼進行的觀光賭場大夢,但這些發展方式美其名讓大家「樂業」,實際上真的能藉此繼續「安居」嗎?
為什麼丹麥想得和台灣不一樣?
1970年代全球能源危機,當許多國家還處於驚恐之中,丹麥早早應變出如「無車日」或「商店夜間關燈省電」等措施。九成仰賴石油能源的丹麥在危機過後仍不斷思索未來,不滿足於開發新的油源,而起步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發展,丹麥走在潮流之前的政策思考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而是全面的兼顧經濟、環保、創新、生活、教育、傳統,也因此丹麥為島嶼思考的解套方式,不是遷村也不是賭場或廢料場,而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新能源島。
薩姆索能源學院(Samsø
Energy Academy)院長赫曼森(Søren
Hermansen)表示,高調的環保理想主義,在Samso這座以中高齡居民所組成的保守社會行不通。他務實的策略是:發展新能源等於拓展商機和新興產業。
Samso島上和海面上舉目所見的大型風車,都是島民共同的投資,島上大大小小的低碳節能設施,都是產官學和當地居民,在細緻討論建設的選項和後續經營管理的可能性後決定;在地社區組織的能源委員會,不但有專業者進入提供研究、教育、訓練的機制,政府也擔任法規和制度上的把關和協助推手。
Samso的成功,其實並不只是在零碳排放的漂亮數據上,而是在乳牛農場旁調整風機的農場主人汗水中,在利用作物搾油來發動耕耘車的農戶臉上充滿成就的笑容裡。
如今Samso最吸引人的,不只是舉世聞名的低碳經驗,更多的遊客來這裡體驗傳統農村的自然生活,來享受這裡可以隨處找到的寧靜之美,來一趟滿足休閒遊憩又能不傷害地球的旅程,和這裡的住民一起從生活中回歸自然。而回到台灣海峽的小島,這裡的人古早也一直過著低碳而永續的生活,有機蔬菜對他們更是理所當然,哪需要什麼化學肥料,肥水不落外人田還是老一輩津津樂道的生活經驗。
澎湖在地文化
也能變身綠創意 其實像Samso一樣協助居民共有股份共享風力發電的經營方式,也能在澎湖島上的石滬經營機制裡面找到。傳統的精神不應隨著物質的崩壞消失,端看有沒有能創新延續的智慧,若只是偷懶的移植外來的經驗、管理、投資來速成,輕率取代一切舊有的價值,那我們還是只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份。
台灣「低碳島」示範計畫,原定計畫是六年的期程,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當時認為太慢,指示4年就要達成50%再生能源,並要求1個月內提出可行方案。
聞風來探路的科技產業代表,聽說可能有數百億的資源而蠢蠢欲動,而還處於博奕觀光大夢的政府單位,開始四處找百公頃可做太陽能的土地,也不管低碳和博奕政策有無牴觸性,小島變成個又要賭場、觀光、也要低碳島的綜合體,不知道多頭馬車下到底未來要開向何方?
就算百億經費真的砸下,缺乏社區整合溝通的執行方式,換來的只是台灣綠色產業科技的離島展示場,炫技的表象下,真正需要改變的-保護地球資源永續的觀念與價值仍跟不上時代。
當白色的大風車開始轉動,對我們而言絕不只是多了一個觀光景點,而是連結著我們人類尊重環境維護自然的心意,這才算是真正邁向低碳甚至是零排碳社會的未來。